輝瑞全球架構將再次調整,變為創新藥品、成熟藥品、健康藥品三大塊。其中,健康藥品(OTC)業務或將賣出,輝瑞官方的表態是:在今年年內評估該業務的戰略選擇并做出決定。對于創新藥業務,輝瑞希望能再聚焦以補強商業化階段的表現;對于成熟藥品業務,輝瑞則強調“放手”,支持其可以在公司內部獨立運營。從通稿來看,關鍵產品專利到期是此次全球業務大調整的肇因,而輝瑞在此次調整中希望向外界傳遞的信息是:不要只看到現在,我們的好日子在2020年到來。
7月11日,輝瑞全球發布新一輪架構調整的新聞通稿。公司業務將重組為三大塊:創新藥品業務(生物類似藥和專注于抗感染及無菌注射劑產品的醫院業務部也將包括在內)、成熟藥品業務,以及健康藥物(OTC)業務。此次架構調整將在2019財年開始生效。
此次調整中有一大一小兩個主要變化:此前歸屬于創新藥業務板塊的健康業務被單拎出來,輝瑞表示,將在今年年內評估該業務的戰略選擇并做出決定;在創新業務板塊中,單設新的醫院業務部,輝瑞表示,此舉目的在于專注于醫院在醫療系統中的重要角色。
有趣的是這項重大計劃公布的前一天,美國總統特朗普剛剛在推特上點名批評輝瑞在7月初的新一輪漲價行為。輝瑞隨即作出表態:在與總統特朗普進行會談之后,公司將暫停部分產品的價格上調,以“給總統機會實施其加強醫療系統的藍圖計劃”。但顯然輝瑞不會因為特朗普的點名批評就推出如此重大的業務架構調整。
為啥又調整?有啥不一樣?
為了抵抗由關鍵產品專利到期之后帶來的業績下滑。據輝瑞公告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的營業收入為129億美元,其中核心醫療收入下降9%。而核心醫療收入下降的原因中,關鍵產品專利到期就是主要原因。
總結此次新一輪全球業務架構大調整的關鍵就是:聚焦新藥,促進業績增長!不論是聚焦業務,還是補強商業化能力,無一不是為此。
在輝瑞發出的通稿中,輝瑞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晏瑞德(Ian Read)表示,新的架構調整反映的是各業務板塊的自然演進,因為已上市產品和即將上市的在研產品線持續走強,還有受到2020年后期多個產品專利到期的影響,可以遇見的銷售大幅下降,其中樂瑞卡在美國市場即將在2018年12月前后失去專利保護。“當我們在即將跨過2020年的現在,我們預計新架構可以帶來一個更高、更可持續的業績增長,讓各部分業務更好定位以實現其增長潛力。”
新的架構調整之后,輝瑞目前所有輝瑞創新醫療業務部門將仍然在創新藥品業務板塊,其中新增醫院藥品業務部,將負責輝瑞全球無菌注射劑和抗感染藥產品的商業化。新設醫院藥品業務部將讓輝瑞更好地聚焦業務和重視客戶。同時,輝瑞還將生物類似藥產品群整合到腫瘤、炎癥及免疫業務單元。整合之后可以增強這一大類產品的商業化能力。
輝瑞表示,這些組織架構的變化預計不會影響目前的資源分配重點和2018財政年度的財務指南。基于2017年的實際結果,創新藥品業務(包括健康藥物)預計將占輝瑞總收入的四分之三,成熟藥品業務將占約四分之一。能夠反映本輪新調整的業務收入結構將在2019一季度財報上體現出來。
在此次架構調整中,輝瑞也透露了三大新業務的具體計劃:
創新藥業務方面,公司預計從2020年開始,公司預期會有新一波產品上市。輝瑞的用詞是“正蓄勢待發”;
成熟藥品業務方面,為了保證該業務運行更快和更靈活,樂瑞卡、立普妥、絡活喜、萬艾可等輝瑞大部分專利到期品牌藥物,以及某些仿制藥將有其自己獨有的、完全專注服務于這塊業務的生產、市場、法規職能,以及在一些例外情況下,還會包括支持部門,以提高其自主性,最終讓它們在輝瑞內部像作為一個真正獨立運作的業務;
健康藥物業務方面,所有輝瑞非處方藥產品將繼續相對自主地運營,并將有其專門的生產和法規職能,同時,公司將繼續評估該業務的戰略選擇并預期在2018年內做出決定。
少不了的當然是架構調整之后的人事變動。當這些調整生效時,黃瑋明(Angela Hwang)和楊宇翰(John Young) 將分別領導輝瑞創新藥品業務的不同部分,并向輝瑞首席運營官艾伯樂(Albert Bourla)匯報。
集團總裁楊宇翰將負責內科藥品、腫瘤(包括生物類似藥)和罕見病業務部門。此外,他還將負責在所有新興市場的創新藥品業務。
集團總裁黃瑋明將負責炎癥及免疫(包括生物類似藥)、疫苗和醫院藥品業務部。此外,她還將領導輝瑞健康藥物業務。
成熟藥品業務將由現任輝瑞炎癥及免疫全球總裁Michael Goettler領導,他將成為輝瑞執行管理團隊成員并向艾伯樂匯報。
中國呢?
其實輝瑞現在的業務架構脫胎于2013年7月底。彼時,輝瑞宣布將商務運營分拆為:創新藥物業務、成熟藥物業務和腫瘤、疫苗、健康藥物業務,該計劃在2014年1月起正式實施。同樣在2014年1月28日,輝瑞發布了2013年四季度財報,利潤下跌59%,主要原因也是專利到期和仿制藥競爭的影響。
5年過去,輝瑞全球再次“大動筋骨”。那么穩坐在華跨國藥企業務規模老大位置的輝瑞中國會有什么變化?
在此次公告中,中國市場出現在成熟產品業務的部分中。
輝瑞表示,在樂瑞卡于2018年12月前后在美專利到期所預期造成的影響過后,公司預計成熟藥品業務收入有潛力產生可持續的適度增長。新興市場,尤其是亞洲的城市化和中產階級的興起提供了額外的準入機會以及對成熟的品牌藥和仿制藥的強勁需求。“作為在亞洲,尤其是在中國的領先制藥公司,我們相信輝瑞具有在這一重要和快速發展的市場上領先的優勢。”
輝瑞首席運營官艾伯樂(Albert Bourla)說:“新架構能使我們在多元化的市場里更加專注于多元化的患者。此外,這一架構將使成熟藥品業務能最大化其特有的增長機會,同時提供在未來抓住提升其價值的各種機會的靈活性。”
當下的中國市場正在釋放更大的市場機會,同時也的確需要跨國藥企更大的靈活性。可以觀察到的輝瑞中國的最新動向就是主動降價。
6月29日,湖北省公立醫院藥品(耗材)供應保障綜合管理網發布《關于下調輝瑞公司進口產品掛網價格的公告》。輝瑞在湖北主動下調20種藥品價格,降幅為3.4%-10.2%。其中,9個為抗癌藥,占比例最大,降幅也最大。對此,輝瑞向媒體表示,此舉為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輝瑞將根據不同省份和不同產品的具體情況,與有關部門和業務合作伙伴溝通協商。
根據E藥經理人不完全統計,2017年21家在華跨國藥企共實現銷售約為1492億元左右,平均增幅約為10%。輝瑞穩居第一,銷售額約為233億元,增速約為18%。
那么此次全球架構再調整,輝瑞中國將會有何變化?對于輝瑞中國又會有何影響?從5年前的那次架構調整來看,輝瑞中國必將作出相應調整。在當年調整消息公布之后,輝瑞中國方面曾對羊城晚報表示,消息公布的當年下半年,輝瑞中國也開始著手調整業務架構,并從第二年1月起正式按照新架構運行。
2018年4月,吳曉濱離職輝瑞中國之后,輝瑞中國財務副總裁苗天祥被任命為輝瑞核心醫療大中華區總裁兼輝瑞中國國家經理。中國商務及多元化業務負責人吳鋒被任命為輝瑞核心醫療中國負責人。這兩項任命已于2018年5月1日生效。
合規、學術推廣成為行業必然選擇,但現在大多數代表只會刷臉、做客情,根本不懂怎么做專業學術信息推廣。